弗雷德里克·肖邦 (1810–1849)

弗雷德里克·肖邦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op. 58是他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充满了令人欣喜的音乐元素。间或有苛刻的音乐分析家嫌弃它有些臃肿的曲式,但对我个人而言,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部十足伟大的钢琴作品。可惜它同时也十分有难度:对演奏技巧的要求极高,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弹奏时很快就会撞上自己的上限(因此在这里放上迪努·利帕蒂的录音)。而从编纂的角度来看,这首奏鸣曲也同样很有难度。作为这部作品的全新原作版乐谱(HN 871)的编者,这种情况有些始料未及。

我为出版这部作品苦思冥想了很久,不知道该如何将流传下来的纷繁复杂的源文献熔铸成一份原作版乐谱。新版乐谱的文字部分(前言备注)详细介绍了作品的文献状况,种种细节此处不赘。关于编纂工作不尽如人意的初始条件,倒有几点值得一提。

依生涯后期的惯例,肖邦将这首奏鸣曲写成了三份作曲家手稿,分别充当在法国、德国和英国出版的三种首印版乐谱的底稿。由此,肖邦——多半是无意地——制造出了这首奏鸣曲的三个版本。这三份作曲家手稿中只有交由布莱特科普夫与哈特尔(Breitkopf & Härtel)出版社充当排印底本的那一份被保存了下来——单凭这一性质就足以成为核心文献,更何况这份手稿抄录得十分认真。

那么另外两个版本呢?英国版乐谱的底本的保存质量极为糟糕。作曲家手稿本身已然佚失,而印刷成品颇见错漏,也没得到过肖邦的查校。相反,法国版乐谱的底稿更令人感兴趣。尽管我们无从得见充当该版本基底的作曲家手稿,但我们了解第一批次的印刷版乐谱。这份乐谱肯定经过了肖邦细致入微的校改,因为第二批次的印刷版乐谱中出现了大量修改、细化和更正。再仔细地看一看乐谱内容和两个版次的印刷本,我们可以推断,作为其底本的已佚失的作曲家手稿恐怕是相当马虎的,抄写得不甚清晰,而且在表情、力度、踏板运用等方面的标注存在大量空白。也就是说,肖邦肯定介入了排印工作,以便将乐谱质量提升到更高水平。

下面是两个版次之间更动的实例。

增补琶音记号:

第1乐章,第4小节,
左:法国首印版乐谱,第1次印刷;
右:法国首印版乐谱,第2次印刷

修改力度符号:

第1乐章,第56小节,
左:法国首印版乐谱,第1次印刷;
右:法国首印版乐谱,第2次印刷

加入指法说明,目的是澄清左右手的分工:

第1乐章,第69小节,
左:法国首印版乐谱,第1次印刷;
右:法国首印版乐谱,第2次印刷

最后是第3乐章开头处,左手部分连线的明晰化(肖邦显然想要确保这里的连线是连奏记号,而不是延音线)。

第3乐章 ,第5—8小节,法国首印版乐谱,第1次印刷

第3乐章 ,第5—8小节,法国首印版乐谱,第2次印刷

以上示例只是冰山一角。对比两个版次的乐谱,种种差异、细化、更正、增补,不可胜计。毫无疑问,这个印刷版乐谱得到了肖邦本人的亲自校订,且第二批次的乐谱得到了作曲家的认可。这还不够:肖邦还将这份经过充分校订的印刷版乐谱用于自己的钢琴教学,两份留存至今的副本显示,肖邦还在上面做了一些手写笔记。所有这些补充和修正都发生在现存作曲家手稿写成之后。

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肖邦的b小调奏鸣曲存在三个版本,即:

1)一个保存状况很差的“英国”版本,

2)一个“德国”版本,保存下来了一份誊清的作曲家手稿,

3)一个“法国”版本,其印刷版乐谱得到了作曲家的认可,可靠性有保证。

那么,原作版乐谱的编纂者的任务是什么?根据我们的理念,必须找到一个“最终版本”,即一个反映了作曲家“最终意愿”的乐谱文本。那么对于肖邦的这首奏鸣曲来说,哪一个版本符合要求?

英国版本,根据前面的介绍,可以首先排除。法国版本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候选,因为我们知道,肖邦的最后一些修正都汇入了这个版本。但是我们也知道,现已佚失的、作为其底本的作曲家手稿在文本上有缺失,记录的内容不够完善。法国首印版乐谱不幸也继承了这部分“早期”异文——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早期异文和晚期异文杂糅在一起的版本。相比之下,德国版本的一大优势是,它的底本是一份近乎完美的作曲家手稿。这个版本的一致性极强,最为可靠——可是缺少肖邦的最后一些修正。另一方面,德国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19和20世纪出版的绝大多数乐谱都主要以这个版本为依据,其中的异文至今仍在全世界流传。

您大概已经猜到了接下来的走向:这首奏鸣曲的两个核心版本,即“德国”版和“法国”版,都必须以某种方式记录在案,因为两者都同样得到了作曲家的认可,也同样各有缺陷。

这种状况尚不足以震动一个老油条级别的肖邦作品编纂者,因为在对肖邦作品的研究中,平行版本实属家常便饭。不过,版本间的出入通常只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编者可以给出一个基本文本,并将差异点纳入其脚注或选奏段落。这种做法已不再适用于这首b小调奏鸣曲;版本间的差异太多、程度太深,编纂者时刻面临着一种危险,即可能将多种乐谱文本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元版本”,毕竟该版本不存在于任何一种源文献中。

出于以上原因,我在新编纂的原作版乐谱中首次大胆发布了两个版本。正文部分以经过修订的法国首印版乐谱为基础,这无疑是作品的最终版本。所有可能令钢琴演奏者感兴趣的文本变体,都用脚注予以告知,并指出作品以平行版本流传的情况。而为了依照“德国”版本彰显作曲家手稿的权威,我在附录中将整首奏鸣曲重新编订了一遍,这次严格以作曲家手稿为据。这个忠实于源文献的版本并没有标示出各处异文,讹误和不清晰的点自然也没有得到修正和讨论。我采取这种做法的主要考量是,让这个重要性并不更低的版本可以放在上下文中直接演奏。

最后再举一个最能体现上述两个版本之间差异的例子。在第1乐章第74/75小节里有一个导向呈示部结尾段落的过渡,这部分内容在所有现代版本中都以作曲家手稿为依据:

第3乐章,第74—75小节,德国版作曲家手稿

而在法国首印版乐谱中出现的则是:

第3乐章 ,第74—75小节,法国首印版乐谱,第2次印刷

很多迹象表明,后一种异文展现的是一种早期版本。顺便一提,它也出现在英国首印版乐谱里。可能是肖邦在抄录“德国”版手稿时,将这个段落等同为了再现部的相应段落。很多乐谱编纂者据此认为“法国”版的文献地位更低、质量更差。但毫无疑问的是,肖邦在对这个版本做了彻底的校订之后,仍旧保留了该段落,甚至还在课堂上让自己的学生照此演奏。我们可以由此出发,轻视法国版本的价值,简单地将之替换成我们更熟悉的版本吗?

在就“修订”这一话题采访Wolf-Dieter Seiffert博士时,我们谈到了这处乐谱文本的问题,您可以在这段视频中听听这两种版本的实际演奏: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b小调钢琴奏鸣曲op. 58(肖邦), 作曲家手稿, 周一发布, 弗雷德里克·肖邦, 版本, 钢琴独奏, 首印版乐谱 and tagged ,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